东方网记者柏可林5月27日报道: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于2019年7月正式实施,五年间,上海不仅在源头投放环节发力,垃圾分类投放后的分类中转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置,环环相扣,闭环管理,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“上海模式”。
(资料图片)
2019年3月20日,上海城投集团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保障体系正式运营
承担着上海80%生活垃圾转运处置任务的上海城投,以全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工作的主力军、突击队、先行者的使命担当,从科学规范抓紧分类中转运输,精准高效抓实分类处置,到推动完善老港“四统一”管理,助力上海原生生活垃圾“零填埋”,以“绣花功夫”不断提升垃圾综合治理实效,有力打开垃圾分类标准化、精细化、资源化、智能化管理的新局面,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。
上海市生活固废集装转运徐浦基地
混装混运混处置成历史 构建全程分类保障体系
2019年开始,上海垃圾分类全产业链急待转型升级,传统的垃圾运输处置业务面临巨大变革。上海城投对标最高标准、最好水平,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措施,加快转运、处置设施建设,强化转运、处置能力提升,着力构建“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保障体系”,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全流程综合服务能级,把垃圾分类这件“关键小事”,全力办成了提升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的 “民生实事”。
中转站是衔接垃圾分类前端收运和末端处置的关键一环,上海城投建成运营了12座生活垃圾集运中转站(含3座集装化转运码头),设计转运能力达15000吨/日。中转站优化现场操作规程、动态设立压缩泊位、建造餐厨专用集装箱,增加分类标识,确保干、湿垃圾不混装。对徐浦、虎林、老港固废集装转运基地进行硬件改造,引入更加高效的集装箱竖式压缩工艺,建造一批600吨级LNG集装箱船舶,更新配置适应分类运输要求的集装箱2000余个,应用自动派位系统,实现干、湿、餐厨垃圾分类转运。
同时,在实践中摸索出分类转运操作流程,上海城投形成了一套分类作业标准。通过硬件改造与软件升级,从收集、压缩、中转及水上转运等各环节实行全密闭管理,实现了“异味不外流、液体不渗漏”。
上海城投还深挖有害垃圾收运需求,建立起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的有害垃圾收运网络体系,从居民源逐步向中石化、申通地铁等单位源拓展,实施“有害垃圾收运服务市级标准化试点”项目。
作为上海最大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托底单位,上海城投建成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厂11座,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18500余吨/日,占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总焚烧能力的60%以上。焚烧系统均采用国际先进的炉排炉,烟气排放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上海市地标和欧盟标准。
上海城投还建成运营湿垃圾厂5座,补齐上海城市湿垃圾处置的“空白”领域,处理能力3530吨/日,占上海全市湿垃圾资源化总能力的50%。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,项目建成后,老港基地湿垃圾总处理能力将达到4500吨/日,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利用基地。
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
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持续探索固废资源化利用
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垃圾处置的重要一环。近年来,上海城投积极探索“两网融合”模式,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“点-站-场”运营体系,大力发展干垃圾焚烧发电,有力拓展湿垃圾制沼发电、沼渣利用,引入生物技术分解厨余垃圾,大力推进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“资源化”,不断擦亮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。
目前,上海城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已覆盖嘉定、青浦、徐汇、黄浦、浦东、静安等六区,布设回收点位5210个、沿街开放型示范点6个、中转站35个、集散中心3个,五年来,“玻、衣、塑、纸、金”全品类回收量累计达到35.1万余吨。上海城投还积极推动再生资源行业多元化发展,2022年以来,携手肯德基、必胜客、星巴克等连锁企业,开展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试点工作。
在生物能源利用和再生建材利用方面,上海城投加快推进富余资源生物转化、厌氧沼渣深度利用和利乐包资源化利用。黑水虻生物转化养殖试验项目利用湿垃圾实施的富余资源生物转化,每日消耗50吨有机质。通过转化,可实现20%的水虻蛋白,变身喂养畜禽的上等优良蛋白饲料;黑水虻还可以实现20%虫粪肥料转化率,成为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。
由上海城投负责运营的建筑垃圾厂5座,处理能力10500吨/日,主要采用“粗分选+多级分选筛分+多级破碎,辅以磁选和智能分选”的处理工艺,生产出再生骨料、回填材料、制再生砖、制水泥砂浆等产品,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。
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效果图一二三期效果图
“两网融合”徐浦基地再生资源集散中心
“快递式”精准物流模式 全面提升管控智慧化水平
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实施后,原有的生产流程、管理模式复杂度较之前提高了数倍,生产管理成本大幅提高,核心业务需求的变化驱使上海城投环境板块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。
根据生活垃圾分类管控需求,上海城投构建了以“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”和“绿色老港生态数字平台”为支柱的“数字环境”管控信息化体系,实现生活垃圾运输处置全流程精准控制、智能指令指挥作业、生产要素全局调配、过程管理实时在线,让生活垃圾转运进入“快递式”精准可溯可控物流时代,有力保障了上海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。
上海城投“数字环境”管控信息化体系实现了16个行政区生活垃圾分类、清运和处置数据可实时收集、生活垃圾全程可追踪溯源;中端物流脉络清晰,实现2300个、4种类型垃圾集装箱箱号、箱型、箱源识别,配合末端处置需求智能调度、精准配送;末端处置,实现老港基地智慧运营,固废处置运营可视化、透明化,建立实时数据获取、分析、应用闭环,促进基地内生产设备、设施协调优化和资源、能源循环利用。
在日常垃圾投放和转运过程中,如何准确地判断出混杂其中的不合格异物,并形成有效证据链为垃圾分类管理提供依据,成为亟需解决的核心难题。上海城投依托“数字环境”管控信息化体系,首创了生活垃圾转运环节品质识别系统。通过AI技术对生活垃圾图像和视频进行实时分析处理,实现对湿垃圾分类品质的智能预警和监管。该系统的抓拍率、检出率、准确度及误识别率等各项性能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,有效降低了湿垃圾品质监管的复杂度,有利于倒逼上游的垃圾投放和清运环节的分类操作,提升垃圾分类品质,最大化支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。
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
湿垃圾品质识别智能平台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