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报道:震撼!古人吃剩的螺蛳壳堆成一座山

央视新闻

2000多年前,我国西南边陲有个叫“滇”的古代王国,司马迁曾在《史记》中用“肥饶数千里”描述它。就在司马迁将它载入典籍后不久,古滇国便逐渐隐去了影踪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神秘的古滇国,究竟位于哪里?又如何创造出一段让后人惊叹不已的文明? 近日,总台纪录片《寻古中国·古滇记》播出,跟随考古人的脚步,一起揭开古滇国的神秘面纱。

01

2000年前的古滇人,审美有多超前?

上世纪50年代以来,考古人在云南环滇池的石寨山、李家山、天子庙、羊甫头等地,陆续发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古滇国文物,其中有1.5万件青铜器,独具匠心。

牛虎铜案是其中一件祭祀用的礼器,它高43厘米,长76厘米,宽36厘米,背部自然下落成案的形状,尾部猛虎爬状,口咬牛尾向后拉扯,大牛腹下站立一只悠然自得的小牛,巧妙地展现了力与美的结合。

作为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礼器,牛虎铜案折射出中原祭祀礼仪的面貌, 代表在战国时期,云南和中原在礼仪文化方面就已经出现了高度的一致。

02

出土时竟装有大量的海贝,这是什么器物?

这种用来贮藏珍贵海贝的 青铜贮贝器,正是古滇王国时期的“存钱罐”。据史料记载和考古研究证实,出土的贮贝器更多是作为一种礼器,随葬于规格较高的贵族大墓中。

杀人祭柱铜贮贝器,妇女一排一排地列座,篮子里面可以看到,她们主要交换的食物有鱼和鸡。

赶集场面贮贝器,反映了古滇国热闹的集市场景。最醒目的是一乘四人抬的轿子,轿上坐着一个通体鎏金的女子,头梳银锭髻,神态严肃,好像是贵妇或首领,表明在当时,女性同样可以享受尊贵的地位。

不同造型的贮贝器,让我们得以窥见到2000多年前古滇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古滇人虽然没有文字,却用青铜铸造的贮贝器拼出了一幅热闹鲜活的古滇“清明上河图”。

03

看似普通的土丘下,为何藏着一座螺蛳山?

云南昆明滇池边的古城村遗址,是云南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的 先滇时期环形贝丘遗址

这片看似普通的土丘之下,埋藏着一座座螺蛳山。 螺蛳壳的覆盖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,相当于1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。深埋地下的螺蛳壳,与灰土层交替堆叠,竟然有6.5米的厚度。

仔细观察,每一个螺蛳壳的尾部,都有敲过的痕迹。考古工作人员分析, “当时的人吃完螺蛳壳以后,会把它丢在这里,常年月累,这个地点就形成了小山一样的螺蛳壳土冢。”

根据古城村贝丘遗址的地层,专家判断,古滇人至少自我国商代开始,已经在滇池周边定居, 并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文明。

滇池自古盛产螺蛳,现在居住在滇池周边的人,也会到滇池里捕捞螺蛳来食用。尽管和古滇人吃的并非同一品种,但通过小小的螺蛳壳,今人和古人之间,仿佛也有了巧妙的联系。

04

一枚小小的金印

何以成为古滇国存在的有力证据?

20世纪50年代,一枚不足一方寸的金印轰动了国内外考古界,它就是昆明市石寨山遗址出土的 蛇钮金印

这枚金印重90克,边长2.4厘米,通高2厘米,四边完好无损,印身被一条小蛇盘踞,蛇眼熠熠发光。金印上清晰醒目地刻着4个汉代篆字—— “滇王之印”。

《史记》记载汉武帝曾“赐滇王王印”。蛇钮金印的出土,为典籍记载的“滇王王印”找到了考古证据,也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。

05

这枚首次披露的封泥,曾见证南方丝绸之路!

在滇池东南岸的河泊所遗址,出土了1300多枚有字简牍,以及800多枚封泥。其中,考古工作者首次让摄制组拍摄了一枚 “不韦丞印”封泥,这是当时负责不韦县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员的印章。

不韦县也就是今天的云南省保山市,这里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地位,曾相当于北方丝绸之路上的阳关。“不韦丞印”封泥就是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。

封泥是当时的人为防止简牍被私启窃看,用泥封在捆好的竹简结绳处。

△模拟动画

历经千年,这些封泥如何留存下来? 专家推测,河泊所遗址极有可能是当时官方集中处理简牍的中心,简牍被烧掉后,上面的封泥经过烈火的淬炼,才幸运地历经千年留存下来。

千年过去,古滇国早已隐入过往

但古滇文化

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

依然延续着曾经的传说

关键词:

推荐DIY文章
主机存在磨损或划痕风险 PICO4便携包宣布召回
穿越湖海!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可以当“船”用
vivoXFold+折叠旗舰开售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
飞凡R7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换电架构
中兴Axon30S开售 拥有黑色蓝色两款配色
荣耀MagicBookV14 2022正式开售 搭载TOF传感器
it